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临高启明 > 第一百五十九节 美台洋

第一百五十九节 美台洋(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三国之无上至尊 库洛牌的魔法使 五代梦 三国之无赖兵王 农门小娇妻 覆汉 绝世剑神 极品驭灵师 修仙就是这样子的 至尊龙帝陆鸣

“我这就去取。”初晴退后一步快步跑下山丘去了。“南海你这过得是什么日子啊简直是地主……”

吴南海赶紧打断了他的感慨――这么下去自己迟早要成男性公敌了:

“说说规划的事情吧”

“说实在的。”燕雀志说“现在搞水利工程其实不到时候。”

吴南海不解:“为什么?”

“水文气象资料不足。”燕雀志说。

虽然天气状况记录和简单的天气预测从d日之后就一直在进行但是穿越集团有意识的搜集本地的水文、气象资料的工作是从1628年的秋末才开始的。到现在还不满一年。本时空的临高年均气温、湿度、降水量、日照时间……还包括文澜河的流量都没有确切的数据。而搞水利建设这些都是基础资料。

“用20世纪的资料不行吗?”

“误差还蛮大的。”燕雀志翻开随身带来的一本厚厚的1925-1949年临高水文志“这是离本时空最近的科学系统的水文记录――有三百年的间隔三百年的气候变化虽然不至于沧海桑田但是有几度的温差就足够对气候有极大的影响了。”

最大的问题就是气温不对。临高在20世纪冬季的极端最低温度也没有低过10c但是在本时空燕雀志却记录到了连续一周3~5c的气温。不过比起雷州半岛万历末年还下过雪这个事实临高没有霜冻就算不错的了。这个明末的小冰河期真不是盖得。外商委的人去澳门做买卖的时候看到澳门有人穿羊皮袍子的。

温度偏低气温偏低的话降水量就会偏少。根据史籍临高在明清时代大体上十年一次大旱五年一次小旱而且临高的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五月到十月冬春是几乎几乎滴雨不下的旱季。明显的旱雨季交替对抗旱排涝的要求较高。

燕雀志没法根据不到一年的简单记录来推测水利建设中关键的几个数据:年降水量、最大降水量、最长无雨期等数据。

“现在只好按照20世纪的临高水文记录再根据小冰河期的一般情况进行推测了。”燕雀志说“要是有数学模型的话大致可以推算出现在的水文情况――可惜我没有。”

“临高农业的瓶颈就在水利上。旱也好涝也好水利修得好都没问题。这里什么都没有太可惜了。”法石禄蹲在小土坡上望着河畔这一大片即将开辟为新的高产田的荒芜土地。

临高这地方日照充分降水量足。对粮食种植来说是很有利的条件。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每到春季播种插秧的时候常常滴雨不下缺水严重。而夏季则十年九涝。大大影响了粮食产量。文澜河近在咫尺水量也够大然而在整个古代临高县除了极少数地方之外没有任何水利设施只有个别田主采用水车提灌自己开挖简单的小引水渠。

“还是小农经济力量太薄弱了吧。”吴南海说。

“可以这么说。”燕雀志点头“修水利工程投入之大不是一般的农民单干能办成的。就是临高最大的地主也办不到。”燕雀志印象当中听搞过水利工程建设的前辈说过哪怕是只是村一级的简单的水利灌溉渠农闲动工的时候都要征发好几百壮劳力上工地。稍微大一些的工程都要全县调动人力在没有工程机械的年代一个水利工程动用几千人是很常见的事情。

这对地处偏僻人口偏少的临高来说显然是办不到的。穿越集团如果不是掌握了足够多的劳动力人口和工程机械搞这样的千亩高产稳产田也是痴人说梦。

吴南海准备建设高产田的地方是在一片叫“美台洋”的河畔荒地上足有五六千亩土地。这种临近大河的平坦空旷的土地当地叫做“田洋”除了沿河是砂土外多数有机质丰富的砖红壤引水灌溉方便是很好的农业用地。临高历史上的主要粮食产区就是在县城北部的所谓四大“田洋”:博厚、调俗、波莲和加来。此时这四大田洋已经有了一定的开发不过荒地还是很多。

吴南海虽然没有水文资料可查但是从漫水线、砂土分布和植被情况也知道美台洋的大部分区域在文澜河水位最高的季节里也不会被水淹没。在这里开发高产田是比较安全的。

农委会之所以看中美台洋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这里是一片荒芜的没有田地也没有村落分布收购起来容易――不管是吴南海还是邬徳都不打算在古代搞拆迁征地工作。这种事情很难处理好闹不好还会激起民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一念成婚,归田将军腹黑妻 医娘傲娇,无良病王斩桃花 绝世俏仵作 庄亲王福晋 将心独宠,下堂妻的春天 虎将去抗日 凡人歌 超级兵工帝国 晚明之我主沉浮 父皇的嚣张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