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言情 > [综]母仪天下 > 第93章 陈阿娇

第93章 陈阿娇(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重装突击 变身女学霸 乔真香的偏执男神 银魂之新八的隐形眼镜 科技:为了上大学,上交可控核聚变 绝代疯少 妖神之血 萌宝来袭之亿万BOSS宠妻无度 桃运鉴宝 网游之枭傲天下

而在底层百姓那里,因为豆制品,豆油的出现,还有面食的发展,舒云在底层百姓那里,也具备着很高的声望。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作为皇后,哪怕出了半点问题,回头窦陈两家那里要是提出了什么疑点,那么,刘彻就真的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皇帝并不是真的至高无上,皇权也并不是真的那么高不可攀,大汉开国也就七十来年的时间,开国那会儿的事情还是有人记得的,当年贾谊来了一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如此一来,若是做皇帝的有了什么罪过,是不是也要来个汉失其鹿呢?

刘彻压根不敢冒这样的风险,只是,换个角度想,就像是当年文帝与民生息,至今民间依旧怀念文帝一样,而若是舒云一直是皇后,那么,民间百姓自然也会继续感念汉室的恩德。这般一来,刘彻勉强算是说服了自己,他叹了口气,说道:“既然如此,那就立太子吧!”

立太子这种事情,虽说肯定多半是皇帝做主,但是呢,对外也是要做个面子的。就像是文帝当初来了个三让一样,如今呢,大家也都效仿这一位,很多时候,要有个谦让的姿态出来。

刘彻因此先是对外放了话出去,然后自然就有一帮人体察圣意,上书请立太子,刘彻意思意思地推回去了,第二次呢,刘彻的语气就显得有些欲拒还迎起来,等到了第三次,刘彻就表示既然你们大家都这么想,那么,就立皇长子为太子吧!

实际上,刘彻曾经有些阴暗地想过,要是他绕过皇长子,改立次子刘循做太子,椒房殿那里会是个什么反应,不过真要是那样的话,只怕朝堂上就要掀锅了,又不是长子有什么缺陷,所以立次子,你这样根本就是不讲规矩啊!因此,刘彻有些遗憾地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老老实实立了刘衍为太子,然后呢,给刘衍配齐了太子宫中的各种属官,当然,也预留了一些名额给了舒云这个皇后,这些以后就是太子的班底了。

舒云对于太子宫中的属官什么的,一时间也很难安排,怎么说呢,刘彻这一朝的许多名臣,要么就是已经崭露头角了,要么呢,就是还是个孩子,这些人里头,大多数出身在这个时代,都不能算是高,可以说,几乎就没有现在那些公卿列侯之家出来的,一般都是出身底层,来路更是五花八门,现在让舒云将这些人找出来,但是没有相应的际遇,他们真的还能如同历史上那样,有着相当的能力吗?

另外,舒云对于什么名臣这种事情,其实是嗤之以鼻的。很多时候,并非因人成事,而是时代造就了英雄。刘彻那一朝,之所以有那些所谓的名臣,实际上是有着相应的历史原因的,若是换了一个环境,他们未必能发挥出相应的实力来。

舒云更想要做的是,如同后世科举一般,挑选出合格的官吏,形成一个如同后世一般,专业的官僚阶层出来。而不是像是现在一样,大海捞针一样让那些能臣脱颖而出。

因此,舒云干脆没挑什么太子属官,反而是叫家里头挑选了人出来给刘衍做伴读,然后呢,将自己编撰的教材放到了刘衍必学的科目里头,然后挑了一些在这些上头具备一定素质的官员,问刘彻讨了几个博士的编制,让他们教导刘衍还有那些伴读。

至于更多的,舒云便没有插手了。老刘家教导儿子还是有一套的,太子也不是养在深宫妇人之手的样子,他可以出宫,可以在上林苑实验自己的执政思路,许多事情都可以做。汉朝教导太子,可不像是后世,给太子划了一个圈子,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实际上,汉朝的太子,除了不能谋反,或者是干一些通常意义上比较犯忌讳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那就是随你怎么折腾了!

刘彻立了太子,似乎朝堂上也因此清静了不少,田蚡在家闭门思过,为了防止让刘彻想起他的那些混账事情来,田蚡连上书都不敢了,老老实实呆在戚里,几乎没了多余的消息。

田蚡这个原本过于跋扈的国舅不吭声了,刘彻趁机清理了一下朝堂,那些被田蚡举荐上来,却没有什么实际才能的,直接被刘彻找了由头罢黜了,至于换成什么人。呵呵,刘彻自个也是个最远也就跑到过河东自家姐姐那里的,能知道民间有什么贤才,还是靠着提拔以前那些臣子,另外就是朝中一些老臣乃至列侯什么的举荐了。

举荐这种事情,其实是有风险的,倒不是政治风险,而是道德风险,因为对方万一做了什么不合适的事情,举荐的人虽说不至于同罪,却要担上一个识人不明的名头,之后呢,想要举荐自家的子侄,那可就有些困难了!

不管怎么说,朝堂上清理过一番之后,风气为之一清,刘彻呢也舒心了不少。

当然,刘彻这边压根没来得及舒心多长时间,恶心他的事情就来了。

匈奴人那边喊着要报复汉朝撕毁了和亲协议,然后,原本就处在漠南的几个部族直接就开始袭扰长城一代。尤其如今刚刚过了秋收,百姓已经将粮食交过租税之后,收入了自家的粮仓,准备猫冬了。北地苦寒,冬天的时候风雪很大,没有足够的粮食和柴火,是无法度过这样的寒冬的。

而匈奴人呢,南下侵扰最喜欢的就是选择秋冬季节,最好是下第一场雪之前,这个时候,不光是百姓家里粮仓比较满,便是那些郡县的府库也是满满当当的,抢上一次,自家部族过冬就不用愁了。

跟北地百姓相比,匈奴人其实更加耐寒一些,毕竟他们生活的地方本来就比中原寒冷,后世的西伯利亚,如今的北海如今可就在匈奴人的地盘上,他们还在那里养羊呢,那里的寒冬都能忍受,何况是中原这边呢!

北地那边,即便是常驻的飞狐军,也多半都是步卒,一直到后来羽林卫,虎贲军,期门军出征,才算是有了足够的骑兵,不过连年大战,加上马政也出了问题,民间养出来的那些马根本不能作为战马使用,顶多就是作为挽马,因此等到了武帝后期,又是步卒为主,再也难以深入草原了。

长城那边的军报三五不时就有一份过来,匈奴人并没有占到太多便宜,但是相应的,大汉这里,这个季节征发民夫往北地运送粮食辎重,那真的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这些民夫算是服徭役,不用花费工钱,但是总不能让他们承担了这么危险的徭役,还得自带干粮。

在没有合适的交通工具,只能靠着担子,还有就是牛车,马车之类的运输工具运送粮食的话,每天的消耗也是惊人的,人也就算了,弄些陈粮也能糊弄过去,但是牛马却是不同,牛马要吃草,甚至草料里头还得加入豆粕鸡蛋之类的,而且也不能催促太过,要不然损伤了畜力,就更亏本了。

总之,匈奴人那边在边境上被碰的满头包,所得无非就是一开始那些农家的粮食牲畜,但是很快,长城外头就实施了坚壁清野的政策,带不走的粮食宁可一把火烧掉,便是家里的器物,带不走的也是干脆直接砸碎,那些牲畜什么的,官府直接花钱赎买,用作军粮。毕竟打仗什么的,是需要有足够的肉食摄入的。汉军如今对匈奴人杀伤力最大的武器是大黄弩,而这种大黄弩呢,是需要足够臂力的人才能使用得了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这样的武器压根没法使用。

所以,这时候汉军打仗,乃至后来出征,都是要带上足够的牛羊的,其实就跟匈奴人一样,以肉食为主,而不是以粮食为主。

而北地那些百姓呢,能带走,能卖给官府的都卖了,有的人家甚至连砖石还有房梁都被拆走了,剩下的要么砸碎,要么烧掉,回头呢,要么返回家乡在官府的支持下重建,要么就干脆内迁到长城以内了。

北地百姓原本就多半与匈奴人有血海深仇,因此,都不需要官府鼓动,就直接开始作为民夫帮着守城,还有一些原本就是军中退下来的,干脆作为候补,甚至直接就带上家里珍藏的皮甲还有弓箭,进入了战斗序列。

但是呢,哪怕守住了长城防线,但是,每天的消耗也是惊人的。少府这边开启了武库,大量的兵器源源不断地往边境那边运送了过去,而少府的各个作坊里头,那些工匠也在那里加班加点,拼命生产。

朝堂上头,已经有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毕竟,这钱花得太多了,刘彻又不像是他的父祖,这种战事花钱大半都是从少府出,刘彻呢原本这些年就将自家父祖积攒下来的钱财花掉了不少,不说训练羽林卫,虎贲军乃至刚刚有了编制的期门军,他还在扩建上林苑,修建建章宫,修建期门宫,总之,就没消停的时候,这些都是要花大价钱的。

所以,如今长城那边的防御战,实际上很多钱是国库出的,问题是,国库原本就没多少钱,而且还承担了许多方面的支出,这般一来,顿时就给了朝堂上三公九卿不小的压力,他们又捞不到军功,如今国库马上都要空得能跑耗子了,回头说不定他们的俸禄都要发不下来了,能不怨声载道嘛!

因此,这会儿主和的声音又变大了!

这也是难免的事情,匈奴人虽说已经算是游牧民族里头比较富裕的一个民族了,但是呢,对于大汉来说,匈奴那边也就是马匹牛羊还比较值钱,土地什么的,对大汉来说,压根没有半点用处。可以说,就算是将匈奴人赶走了,也就是便宜了其他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汉却需要为此花费海量的军费,还得砸进去大量的人命,这根本就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何况,如今大汉还没能打入草原呢,长城这边防线就俨然已经有了变成绞肉机的趋势,这让一帮子大臣心疼得直抽抽,打仗要花钱,战后的重建与抚恤,依旧要花钱,这谁受得了啊!相反,如果和亲的话,花的钱就很少了,最多一千万钱左右,就能够保持两年左右的和平,而如今呢,从马邑那一次无功而返开始,已经近乎四万万钱下去了!

不过很显然,刘彻对此态度却非常坚决,他直接穿着甲胄,佩戴着长剑就上了朝,连同太子刘衍也带了过去,当着一众朝臣的面,表示,匈奴虎狼之性,从高祖,到吕后,到太宗,无不在匈奴人那里受辱,作为子孙,如何能够忘记先祖的屈辱,所以,此仇必报,花再多的钱,也在所不惜!

而对于北地军民来说,他们原本就跟匈奴有血海深仇,即便是和亲的蜜月期,匈奴人一般也是会忍不住出来打劫个几次的,对于朝堂上来说,每一次的小规模冲突无非就是几个不起眼的数字,可是,对于北地军民来说,死的就是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儿女。因此,北地出身的那些官员将领,一个个都是坚决的主战派,得了刘彻的准话之后,立马跳起来,将那些主和派骂的狗血淋头。

而作为太子,刘衍哪怕年纪还小,也在朝堂上当场表态,匈奴与大汉血债累累,不共戴天,最好的匈奴人就是死掉的匈奴人,想要和平,唯有赢得战争!

太子这般态度,即便是刘彻也颇为欣慰,其实做皇帝的人,对于儿子的评价,最好的一句就是像我!很多太子之所以到最后被废,无非就是不类己。意思就是老子英雄一世,结果生了你这样的儿子,简直让老子蒙羞!

如今刘衍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跟父皇站在了同一个立场,而且看起来并不是被人教的,而是发自本心,这就叫刘彻非常痛快了!

刘彻这般一折腾,顿时大多数人都闭嘴了,要是在喊着和亲,岂不是自己不将列位先皇的耻辱放在心上?

而刘衍呢,下朝之后就去了椒房殿,有些疑惑地问道:“母后,为什么汉匈之间已经是这般血海深仇,还有人一力主张议和呢?”

舒云想了想,说道:“你注意到主张议和的都是什么人了吗?”

刘衍虽说做了太子,也跟着舒云看过如今朝堂上诸多公卿大臣的履历还有背景资料,但是这些是看过了,人跟资料却暂时还对不上号呢!

舒云见刘衍一脸茫然的模样,干脆直接说道:“主张议和的,其实多半都是齐鲁之地,还有再往南一些的官员,匈奴人当年虽说凶残,但是最远也就打到了平城附近,而这些地方,跟齐鲁之地又有什么关系呢!”

就像是东晋和南宋的时候一样,原本南方的那些士族乃至百姓,对于北伐都是不热心的,倒不是他们不知道媾和并非长久之计,实在是打仗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他们本身就没多少是靠着军功晋身的,相反那些军功列侯们,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是竞争对手,因此,战争对他们来说毫无好处不说,他们却需要承担更多的赋税,自己手底下的那些佃户,还有乡间的平民却是会因为种地无利可图,反而去从军,从而间接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舒云说到这里之后,然后说道:“像是之前天下大乱的时候,那些人的祖先可没一个喊着要议和,要和平的,因为那个时候,他们自己的家乡也卷入了战火,要是战败,他们的祖先就很有可能会沦为奴婢,失去曾经的富贵。别的不说,最近的七国之乱,齐国的几个诸侯国都加入了吴楚叛逆的行列,他们这些人难道劝阻过吗?甚至附逆的也不少!”

“所以,在朝堂上头,很多事情看的根本不是对错,而是立场,或者说他们代表着什么人的利益!”舒云直接告诫刘衍,“你若是遇到手底下的人争执的时候,不如想想他们站在谁的立场,他们的利益关系又在什么群体上头!政治上的斗争,无非就是拉拢跟你站在一条立场上,与你利益相关的人,然后呢,打击站在你敌对立场,利益冲突的人!当然了,任何时候,你最后都要代表多数派的利益,然后去打到少数派!”

刘衍虽说比较早熟,但是对于这些,还是听得有些懵逼,舒云只是让他记在心里,然后就让他回去自己去思考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无限之黑暗武装 墨九 地府客栈 追夫系统 神念无敌 为圣 无敌战仙 论科学修仙的重要性 武侠之楚王 穿书之我有特殊的御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