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动力时代 > 第208章 国内的机床制造能力不差啊!

第208章 国内的机床制造能力不差啊!(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乡村神农 跨界巨星 全职狂婿 超级全能控卫 乡野风流小村医 神邸之门 死亡通碟 第一至尊 风浩宛欣 我女友是外星人

《新华日报》这么一发表,全国各地的省报市报,全部进行了转载。

中央电视台新闻连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在同一天进行了专题报道和评论。

而此时的杨副主任,正在对京城第一机床厂进行实地视察,对外面发生的事,一点也不知道。

通过在国防工业办的了解,杨卫平第一次知道了。国内的机床制造和精密机床制造及加工,远比他心中所想的好多了。

京城第一机床厂,大联第一机床厂,沪海第一机床厂,奉天第一机床厂。不仅有能力制造五轴联动加工车铣加工中心。而且一直都在批量生产各类型数控机床。

只不过,这四家机床厂生产的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数控程序方面只有三余度,距欧美和日本现在的五余度、七余度、九余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所谓的九轴五联动精密加工中心。确切的说应该是九余度五轴联动车床或者九余度五轴联动铣床。

因为所有的多轴精密机床,最多只有上、中、下、左、右五个轴。不存在七个轴或者九个轴。

但余度,却可以有多种,只不过,在多轴精密加工的余度设计中。目前最大为九个余度。

余度,英名为redundancy,简单来说,余度是为了确保安全而考虑的一种设计手段。

美军标mil-f-9490d对余度有如下定义:余度是需要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故障,而不是一个单独故障,才引起既定不希望发生工作状态的一种设计方法。此设计方法多用于机载设备的调节与控制中。

余度设计的关键点,是容错能力、余度配置和余度的管理方式。

在国防工业办的史志记载中,杨卫平知道了我国早在959年九月,就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数控铣床。

文革之前。数控铣床常常是国外领导人或友人来校参观的一个项目。周总理、陈毅元帅曾多次陪同外宾来京城机床厂参观。

有这么好的基础和底子,杨卫平当然是欣喜若狂。

凭他的手段,从联邦德国和瑞士搞到五余度、七余度、九余度的数控程序,那是非常简单的事。

只要有了数控程序的蓝本,京城机床厂完全有能力设计并制造出七余度五轴联动、九余度五轴联动精密机床!

京城第一机床厂。位于建国门外大街四号,占地面积4646平方米,建筑面积659平方米,职工人数45人。主要生产设备05台,年产各种铣床2454台。第一次超过了2400台的设计能力,重型铣床的生产能力提高到00台,工业总产值4754万元。

该厂拥有900平方米的重型车间。该车间共有6跨,主跨6米,副跨为24米、米,长246米,宽5米,单台吊车起重能力为00吨,能加工、装配重600吨的超重型龙门铣床。

早在962年2月,该厂就拥有了年产万能铣床95台的产能,并于同年开始对外出口铣床。

从970年开始,京城第一机床厂研制铣床的技术日趋成熟,先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xkd202/型三座标数控龙门移动式铣床、我国第一台xk460型五坐标数控螺旋桨铣床、我国第一台x972型转子槽铣床和x250型龙门镗铣床等。

该厂完成了龙门铣床产品系列的更新设计,先后发展了工作台宽00~200毫米全系列龙门铣床产品,并开始大批生产数控铣床。

杨卫平来视察的时候,该厂正在对生产了20多年的升降台铣床进行了结构及性能改进,以求设计出更先进的“a”系列新型铣床。

在对京城第一机床厂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后,杨卫平对于国内现有的机床制造行业,基本有底了。

京城第一机床厂制造出来的数控铣床,目前基本接近了瑞士和德国五十年代未六十年代初期的水平。

杨卫平能在《自然》杂志发表《论精密机床床身结构参数的优化和设计》这篇论文,他在精密机床的设计方面当然是行家理手。

上一世在国外呆了二十年,几乎所有的最先进精密机床他都有过丰富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

唯一遗憾的是,他一直没有搞到九余度车铣加工中心的数控程序,只是在美国通用公司搞到了一份七余度的重型龙门铣床数控程序。

严格的来说,京城第一机床厂属京城机械工业局主管,再上一层则是第一机械部。与国防工业办并没有直接从属关系。

不过,国防工业办的职能,往大了说,是全国所有国防工业企业和单位的主管领导部门,特别是机械制造业,随便哪家都能管。往小了说,国防工业办可以随时将任何一家重工业企业纳入国防工业体系。

因此,京城第一机床厂的厂长史文博,党委书记张为民,总工程师林健光,没有哪个敢对国防工业办主任吴汉忠和年轻有为的杨副主任有所怠慢。

吴汉忠是机械专业出身,拥有高级工程师的职称,在机械制造方面也可以称得上是一名专家。

他原本以为杨卫平来视察京城第一机床厂只是走走过程,哪知道这位杨副主任对该厂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全摸了一遍。

从上午八点,一直到晚上八点,杨卫平压根就没有走人的打算。

杨副主任不走,吴汉忠当然不能走。

吴主任不走,厂长史文博、书记张为民、总工程师林健光也只能舍命陪君子。

五位领导此时都在该厂最大的重型车间里呆着,都不知道《新华日报》《新闻连播》正在用最华美的词汇,对国防工业办副主任杨卫平进行高度的赞扬和肯定。

重型车间,正在对一台升降台重型龙门铣床进行技术革新。七名技术革新攻关小组的工程师和技师,明显准备通宵奋战。

熟知后世重型龙门铣床发展方向的杨副主任,当然不可能再让这个攻关组走弯路,浪费宝贵的时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无限之黑暗武装 墨九 地府客栈 追夫系统 神念无敌 为圣 无敌战仙 论科学修仙的重要性 武侠之楚王 穿书之我有特殊的御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