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从赤手空拳到亿万富豪修改版 > 第十一章 自谋生计(总093节)

第十一章 自谋生计(总093节)(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束天记 将军又叛变了 向烤肉饭致敬 豪门隐婚之宝贝太惹火 重生之赖上隐婚前夫 疯骑士的宇宙时代 我当高富帅的那些日子 无尽之星 重生之网红逆袭 神级雇佣兵

绣红了宇宙,

幸福的明天相信吧一定会到来。

————————

告别了你呀,

亲爱的姑娘,

揩干了你的泪水,

洗掉心中忧愁、洗掉悲伤。

啊……

心中的人儿告别去远方,

离开了家乡,

爱情的星辰永远放射光芒。

————————

寂寞的往情,

何处无知音,

昔日的友情而今各奔前程,

各自一方。

啊……

别离的情景历历在目,

怎能不伤心,

相逢奔向那自由之路。

那天晚上,只因为害怕黑夜里的孤独,陈素英和毕胜利彼此相伴,相互倾诉着自己的心事,从而获得心灵上的一丝抚慰。也不知什么时候,两人相拥而坐地睡着了。

醒来时,东方已露出了鱼肚白……

“天亮了,”毕胜利揉揉双眼,抬头望向窗外,心里似在琢磨着什么,忽然对陈素英说道:“我想,……我们应该回城了。”

“好,今天就走!”陈素英回答得异常干脆。

在两人做出私自返城的决定时,往昔八年里所有的理想、信念和誓言,竟在那一瞬间像玻璃瓶似地破碎了一地……

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于1968年**的最高指示,而告终于1978年云南知青“我要回家”的振臂呐喊。对陈素英和毕胜利那一代的青年们来说,可谓是“十年一梦醒,青春已不再”呀。实际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现象,到了1979年形成了知青返城大浪潮,它的实际情况更为错综复杂,也就是各种社会矛盾积聚后的一次总爆。对此,国家领导人***曾经说过:“我们花了三百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下乡插队多年之后,大批知青才得以返回城市,可眼下的生活又将是怎能样的呢?陈素英和毕胜利虽然返回了南疆市,但他俩却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找到一份正式工作,因而生活仍然没有着落。回城两年以来,陈素英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到处去找临时工的活儿干。她既不怕吃苦,也不怕劳累,只求自己养活自己罢了。那真是一种做人抬不起头、挺不起胸的艰难日子,这种受尽委屈的记忆让她一辈子都刻骨铭心而无法忘却。

整个上山下乡运动,先后共有17oo万城市知识青年加入此行列。而1979年2月,当8oo多万上山下乡的知青大军返回城市时,他们的就业问题便成为亟待解决的燃眉之急。就在当月,**中央、国务院批转第一个有关展个体经济的报告指出:“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尽管这项政策要真正落实尚有待时日,但对于只能靠自食其力的返城知青来说,则是时不我待的。为了争得吃饱饭的权力,毕胜利做出一个在当时并不合法的决定:上街头摆摊修理自行车。这个选择虽出于无奈之举,但却证明他是一个愿意凭借自己双手而过活的有志者。

从陈素英和毕胜利一起下乡插队至今,整整八年过去了,他们终于回到了南疆市。彼此的相遇、相识和相知,让那埋藏已久的爱情之火猛烈地燃烧在两人的心头。尽管他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但已经没有什么障碍能够将他俩分开了。1982年春节,已有三、四个月身孕的陈素英和毕胜利举行了一个十分简朴的婚礼。同年八月,陈素英生下儿子毕小宝。孩子需要奶粉和保姆,而这些都需要花钱,若只靠丈夫摆摊修车的那点收入,根本无法摆脱家里贫困的窘境。恰逢此时,社会上允许人们当个体户做生意。这真是一个从天而降的好消息!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陈素英在满月不久后,便到和平菜市场申请办理了一本临时个体营业执照,摆摊卖起了猪肉,从此也成为了一个自食其力的个体户。在当年的知青中,有人上了大学,有人进了工厂,有人当了兵,绝大部分人都有了一份可为之努力的事业。而对于返城知青陈素英来说,她深刻地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人,先得活下去!如今她成为一名个体户,自食其力,能够过上“日求三餐,夜得一宿”这样低要求的生活,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为了这个三口之家,她乐意与丈夫一起同甘共苦,忍受着暂时的贫穷和困顿。她没有更多的奢望,只求能多挣点钱,得以养家糊口。带着这个简单的梦想,他们每一天都在为之而努力奋斗,期待未来能过上好日子、好生活。这就是支撑她活下去的全部信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龙尸惊闻录 宠物小精灵之拂晓 火影之大魔王 漫游电影世界 无限世界的二次元 吞食者 都市之绝色妖皇 我的鬼尸新娘 影殇杀君 我的女友是千年女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