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明末疯狂 > 第八百六十一章南迁和调兵

第八百六十一章南迁和调兵(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一品富贵 万古第一婿 无限直播:大佬她超强却过分沙雕 都市的巫觋在综网 叶青云天瑶郡主 无敌拆迁工 二道贩子的奋斗 争霸天下 位面商人之强国梦 赤色黎明

当然,崇祯皇帝也不是只有南迁这一手准备的,发现弃城逃跑难以施行,那就只有尽最大努力加强京城的守备。

而京城的常备卫戍部队是所谓的“京营”,是一支**已极的部队,平时闹饷生事。战时不堪一击。数年来清兵几次威胁京师,真正的保卫力量主要都是靠着各路勤王部队。

可是这一次大顺军可能不久就要兵临城下,调军入卫的事当然应该早作安排。可是京城以外的北方各路兵马要在沿途抵御大顺军,不可能事先龟缩到天子脚下。南方的部队又远水不解近渴,崇祯皇帝能想到的只有山海关外面的宁远总兵吴三桂部(当时朝廷也把余继率领的狼啸镇,也算到了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兵力中)。

而吴三桂出身将门,其父吴襄、舅父祖大寿都是关外著名的将领,他以大将子弟从戎,人称精明深沉,勇武敢战,不到三十岁就身任专阃大帅。他所率的四万精兵在关外的历次对清作战中表现也是比较突出的,虽然在松锦战役中有过不光彩的逃跑历史,仍然被一致认为是关门最有战斗力的劲旅。

在京师危急的时候,调吴三桂部入卫虽然未必真能挡住大顺军的几十万雄师,却能给弱不禁风的朝廷增加一点信心。问题在于,抽调吴三桂军入京,就必须放弃关外硕果仅存的宁远城和镇远城,而且山海关的防御也会因此大为空虚,清军一旦乘虚而入,后果同样不堪设想。这样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同样使崇祯皇帝和他的朝臣们两面为难。

为了解救眼前之急,崇祯帝还是在三月的一次召对中首先提出了调吴三桂军入关的问题。但这一次同历来一样,他仍然不想自己担负弃关外之地和造成关门空虚的责任,因而只是提出由吴三桂带精兵五千前往山西助剿,说是关外余兵尚多,不致造成山海边防的破坏。同时,他又对阁臣们说:“此等重大军机,应行与否,原应先生们主持担任,未可推诿,延缓误事。”还是要大臣们承担责任。

可大臣们却早已从历史的经验中得知,一旦主动承担了调边兵入关的谋划,将来追究起弃关外之地和山海关残破的责任来,皇上大概又要寻找替罪羊,那就是杀身之祸。因而大家一口咬定,就是不同意,任凭皇帝自己做主。

大学士陈演代表大臣们说:皇上要调吴三桂精兵入关,确为灭寇良策。但山海关和宁远迫近京城,关系重大,为有吴军,清兵才不能长驱直入,若一旦调去,其他各处未必能够支撑得住。万一有了差错,臣等万死也不足以承其责任。此事关系安危大计,臣等密议多时,不敢轻易以封疆为尝试,伏乞皇上圣裁。

而兵部尚书张彦缙更明确指出,调不调吴三桂,实际上是弃不弃宁远的问题。

崇祯皇帝无法向朝臣推卸责任,只得反复向朝臣解释说:“放弃宁远,退守山海关,虽属下策,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但陈演等大臣们为了慎重其事,其实是要彻底推脱责任,仍然提出兹事体大,要由九卿科道会议讨论,再后来还提出要咨讯各地督抚的意见,即使放弃宁远,也要妥善安排宁远撤兵后山海关的防御和关外军民的安置。因而调动吴三桂部的事情同样一拖再拖,直到现在还没有正式定下来。(未完待续。。)RT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一念成婚,归田将军腹黑妻 医娘傲娇,无良病王斩桃花 绝世俏仵作 庄亲王福晋 将心独宠,下堂妻的春天 虎将去抗日 凡人歌 超级兵工帝国 晚明之我主沉浮 父皇的嚣张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