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玄幻魔法 > 定秦曲 > 第392章 灭齐(4)

第392章 灭齐(4)(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傲娇小皇后 至尊催眠师 驭夫有道 错嫁成妃:王爷,请自重 断古 武侠之长生路 大明宦难情 邪王抢婚:嚣张郡主不为妃 一皇两后 金牌高手

而且西齐的将领的能力相对而言也算是名不见传,而后胥并不认为田荣麾下能真正能够改变战局的良将之才。

所以在知道了齐国使者在彭城的情况之后,张嘉师就制定了以下的对田荣军的作战计划。

张嘉师意向将麾下大军分为四支部队,一支部队则是由他亲自率领的四万预备部队。

王离成为了中军大将的首要人选。

固然李信在这一战当中还在场,但是李信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他希望能够发掘更多能够为大秦帝国征战的良将之才,而婉拒了张嘉师希望他能够坐镇中军的命令。

对于李信的婉言谢绝,张嘉师心中反倒没有太多的想法。

因为李信的年纪虽然比起蒙武以及嬴政都要年轻,但是在这个时候的李信也已经五十多岁,对于李信并不是太过于希望自己在军中继续指挥作战的想法,张嘉师很是认可。

这会不会是李信刻意淡出军方的一个信号,张嘉师不知道,但是张嘉师知道的事情是,李信固然是经历征伐楚国的惨败,但是在秦军的当中,李信的威望以及受到的信任,事实上并不比王贲差多少。

毕竟在李信与蒙武南征楚国的时候,固然是李信遭受到惨败,但是这种战败是情有可原的。要不然之后的史书当中,真的是无法找到李信的名字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李信兵败楚国?

有一种说法是: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李信攻楚,大败而归,被世人诟病,认为其年轻气盛,轻敌妄为等等。其实其中另有内情。仔细观察其行军路线:先是向南攻平舆,在河南今河南驻马店市平舆县,然后向北攻鄢(河南许昌鄢陵县),然后向东南攻郢(郢陈,在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最后向西到城父(河南省平顶山市)。而此时,鄢、郢、城父,都为秦国所控制,并非楚国的属地。

对于这一点做出猜测论述的历史学家田余庆,最后结论是:正当李信和蒙武所统领的秦军在郢陈的南部和东南部大败楚军,准备乘胜进攻楚国的首都寿春,一举攻灭楚国时,身在郢陈的昌平君起兵反秦,攻占郢陈,切断李信军的后路,使攻楚的秦军陷于前后受敌的苦境。于是,李信军不得不停止攻楚,回师进攻郢陈,结果被楚军前后夹击,大败而归。

张嘉师则是知道得更清楚。

与其说李信是被楚军击败,还不如说李信的这一次征伐,只不过是对昌平君以及昌文君的一次平叛作战。

完全就不是历史学家所推测的那样,这本身就是征伐楚国的战争。

因为这一点可以从李信的进军路线就能够看到,那就是李信本身就是在攻击昌文君兄弟的叛乱部队。

一开始南攻平舆,并不是指楚国当其时还控制着这个地方,而是说这个地方事实上是用来截断楚国能够派出援军支援昌文君等人的最近道路要点。

而无论是平舆还是郢陈等地,当其时要不是昌文君的叛乱,本身早已经成为了大秦的控制地区。

这一点,能够从大秦帝国的征伐记录能够有详细对比。

而王翦本身也许就是想提醒李信要注意南面的楚国而非昌文君等人。

而李信一开始确实是做到了这一点,因为平舆这个地方就是一个道路枢纽。

但是就算是李信都没有想到的是,项燕率领的楚军援军,会这么快突破了边境线已经进攻到他的侧后方。、

在昌文君以及项燕的优势兵力夹击下,李信经历了这一辈子最惨重的失利。

另外根据考古资料的发现,说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推论: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考古发掘出的两封秦军士兵的家书竹简,只证明了昌平君在那一年叛乱,但并没有任何实质证据证明田余庆先生的推测。从史记正文来看,如果主要责任不在于李信,秦王自然没必要更换统帅,更不必亲自去请当时已经告老还乡的王翦。但不论如何,李广祖先李信的光辉历史就此打住,其人在《史记》中无专门传记,只在《白起王翦列传》中简洁地记了几笔,身后也毫无消息。《白起王翦列传》中说到王翦南下平百越之后,又接着说:而王翦子王贲,破定燕、齐地。李信在王贲麾下,为平定燕、齐做出了贡献。

而李信的结局不外有三:李信的结局不外有三:一是老死或病死;二是赐死;三是战死。但可以肯定,李信没有造反,否则李信的后代不会平安繁衍在陇西。

当然,这个推论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李信的死因,因为李信最有可能也就是病死,毕竟以李信的地位而言,无论李信是战死还是被秦始皇赐死,恐怕在史书当中也会留下相当厚重的一笔。

同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那就是从昌平君的相应经历来看,前238年,与吕不韦、昌文君受命平定嫪毐之乱,任相国,迁陈郢以安扶楚民。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反秦于郢陈,后作战不利,向江南败退。

《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秦王政二十三年,“王翦蒙武击破楚军,杀其将项燕。”二十四年,“王翦、蒙武破楚,虏其王负刍。”没有项燕立昌平君为王的记载。这与《史记?秦始皇本纪》不同,而和《史记?王翦列传》《楚世家》相同。《项羽本纪》也说:“(项)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可见:1。项燕是被秦军所杀;2。楚王负刍是在项燕死的第二年被俘的;3。立昌平君者另有其人,或根本就没有这事,司马迁记错了。)

而从项燕的相关记载当中,也能够找到有意思的地方:

公元前225年,秦将李信率20万大军进攻楚国,李信进攻平舆,蒙恬攻击寝,大败楚军。李信再攻鄢郢,攻克了该城,于是率军西进,到城父与蒙恬的队伍会合。项燕趁机尾随在后,三天三夜不停宿休息,反击中大败李信的军队,攻入秦军的两个营地,斩杀了七个都尉。李信率残部逃奔回秦国。

很明显,在多番对比之下,会发现一个更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李信之所以兵败而没有遭受到残酷的惩罚,很有可能就是说李信击败了昌文君以及昌平君兄弟的叛乱,而随后被接应昌文君与昌平君兄弟,率军支援的项燕所击败。而且很有可能,那就是王翦本身也是因为这个事情才看出李信此战很有可能会被楚军所击败。

而且有一点不得不说的是,要不是这些地区发生叛乱,恐怕李信也不会在自己国家的领土当中大动干戈。

而李信在败退回咸阳之前,还有两个人比他更倒霉,这两个人自然就是昌平君以及昌文君兄弟,要不是因为李信击败了他们,他们也不会在公元前205年就败退回江南。

……

在理解到这些事情之后,张嘉师很清楚李信的心思并不在于齐国,而是在于楚国身上。

毕竟就是因为项燕这种近乎突然袭击的战术才会让李信在城父一役当中惨败,换成是他经历过这种事情,都不会这么轻松的放弃这个报仇的机会。

就是因为这样,张嘉师最后在详细思考一番之后,才确定王离作为此役的前线指挥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齐天战神 武神戮天 这个王妃很米虫 天域武神 傲剑镇天 天元劫凤神女帝 [美娱]神农侠侣 大宋杀戮 转生之我的狼王 魔动九天